6月至7月,清华大学核研院杨洋博士带领20余名清华优秀学子,分两批来创新精密开展“碳中和能力提升”和“企业创新改革”实践调研活动,零距离感知铝行业发展脉动,探索铝材制造零碳工厂建设和企业发展与创新改革新路径。
碳中和实践项目
6月30日,清华大学杨洋博士带领5名清华优秀学子开展以“铝材制造零碳工厂建设路径研究——基于清洁电气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在创新精密,清华大学师生一行深入参观了废铝回收车间、研发中心、挤压车间及立体仓库,系统了解公司研产装备、产品工艺以及在铝材零碳生产解决方案等新兴业务领域的战略布局,切身感受创新精密在推动智能制造与零碳转型中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
7月1日,创新精密与清华大学实践团队举行开题报告会。报告课题以铝材零碳生产为案例,聚焦清洁电气化路径,拟通过评估其碳减排与经济效益、系统识别技术与经济的双重壁垒,最终提出铝材制造零碳工厂的建设路径和标准,为行业零碳标准和公司零碳智造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本次校企合作创新性地采用"产学研"三位一体模式,学生们通过对工厂实地调研,能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既检验了所学,更凝聚了多学科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团队已完成对铝材全生产链的实地碳审计,精准识别出企业熔铸、挤压等关键环节的碳排放热点,为后续建立基于实测数据的减排效益评估模型和落地零碳工厂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创新改革实践项目
7月26日,清华大学杨洋博士带领18名清华优秀学子赶赴创新精密,开展以“思政践创新,改革调研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7月27日,实践项目启动会召开,创新精密总经理崔国昌,以及常务副总经理田尧、生产副总经理王燮林,公司相关业务骨干十余人参加。
崔国昌以《以战略协同为纲,以精益运营为基,以人力增值为翼,迈向世界级绿色铝合金材料标杆企业》为题,分别从公司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变革转型、精益转型、管运体系、人力资源等五个维度展开分享。田尧向清华大学师生详细介绍了“企业大学”等体系化人才战略,展现了创新精密为青年才俊铺设的广阔职业发展通道。与会人员还分别与清华学子围绕人力资源和精益生产等课题进行探讨与交流。
为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企业,更有深度的参与实践活动,创新精密精心设计和开发了《前沿研发项目成果转换》《公司的营销策略与市场竞争分析》《数字化生产技术》《再生铝回收技术的创新》《铝合金挤压工厂自动化制造设计与实施》《精益管理与制造》《创新精密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让逻辑利于不败之地的逻辑思维》等课程,让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充实而富有成效。
为检验实践成果和探索创新路径,7月30日,举行实践结业答辩会。三个实践小组依次登台分享调研成果。第一组从战略规划、生产管理、营销策略维度剖析企业成功密码,提出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建议;第二组聚焦“中庸之道”,解析企业在战略、生产、宣传中的平衡艺术;第三组则围绕“绿色优势”,探讨自动化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评委从“内容深度、创新性、可行性、表达能力”的维度进行评分,最终评选出“如日中天奖”“耀阳追光奖”“明日之星奖”。崔国昌为获奖团队颁奖,并期待未来双方能有更多优质的思想碰撞。
此次调研是一次双向赋能的有益实践。学子们深入企业一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认知。企业则通过与青年学子的交流,收获了诸多创新性建议,如“再生铝消费端回收体系优化”“数字化平台用户体验提升”等,已被纳入后续改进计划。
下一步,创新精密将与高校开展更多的“产学研用”合作,在人才培育、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共同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